刊名:高教学刊
主管: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内统一刊号:CN23-159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000X
 
社长/总编辑:杨大伟
编辑部主任:尹艳凌
编辑部:闫士玉 杨丽荣 孙志军
英文编审: 赵玉闪  王丹丹
 
美术编辑:孙大鹏
办 公 室:温洪雨
 
编辑部:0451-82613427
工作QQ:3087950763
微信公众号:gjxkzzs
 
刊期:旬刊
校对:黑龙江创联高教学刊编辑服务有限公司
出版:黑龙江省创联出版有限公司
发行:黑龙江智汇高教学刊编辑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北六道街66号三楼
邮编:150076
印刷:哈尔滨松龙印务有限公司
发行:黑龙江省邮政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14-357
定价:40元/册 

 

访问量:671774

前沿视界

  • 以“学科交叉、文化融合、校企合作”三维一体促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于上海暑期学校之“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夏令营”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赵丁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向广大青年提出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的要求。当代经济学者马光远的著作《中国创造力报告》的副标题即为"创新驱动中国梦"。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蓄水池"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任重而道远。文章以上海暑期学校之"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夏令营"为基础,旨在研究和探索建立以"学科交叉、文化融合、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教育实践模式,以期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从而深化高校国际化办学和"双一流"建设,着力营造体验式教学、教学式体验的新局面。

    2020年31期 No.15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科交叉、文化融合、校企合作”三维一体促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于上海暑期学校之“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夏令营”项目的研究和探索

    赵丁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向广大青年提出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的要求。当代经济学者马光远的著作《中国创造力报告》的副标题即为"创新驱动中国梦"。高校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的"蓄水池"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任重而道远。文章以上海暑期学校之"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夏令营"为基础,旨在研究和探索建立以"学科交叉、文化融合、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教育实践模式,以期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从而深化高校国际化办学和"双一流"建设,着力营造体验式教学、教学式体验的新局面。

    2020年31期 No.15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研究构建基于农科师生共同创业的青工驿站

    郑大睿;夏玲玉;刘科学;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鼓励农业院校师生共同创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推动农业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亲身工作经历,研究构建基于师生共同创业的青工驿站,走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盲区,完善创业模式,教师技术支撑,学生积极主动,激发创业思维,提高农业创业的成功率。

    2020年31期 No.153 6-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构建基于农科师生共同创业的青工驿站

    郑大睿;夏玲玉;刘科学;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鼓励农业院校师生共同创业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推动农业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亲身工作经历,研究构建基于师生共同创业的青工驿站,走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盲区,完善创业模式,教师技术支撑,学生积极主动,激发创业思维,提高农业创业的成功率。

    2020年31期 No.153 6-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陈爱志;念航;

    文章首先阐述近年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在高校合作、互招互派、师资引进、政策等方面取得良好态势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对台融合发展新理念和福建高等教育与台湾的差距等,为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若干创新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建议。

    2020年31期 No.15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陈爱志;念航;

    文章首先阐述近年来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在高校合作、互招互派、师资引进、政策等方面取得良好态势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对台融合发展新理念和福建高等教育与台湾的差距等,为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若干创新闽台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建议。

    2020年31期 No.15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问题探究

    沈乃丰;

    "双一流"建设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新纪元。"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10项重点建设、改革任务等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根本依循。当前政策环境对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具有直接的价值导向影响。要想摆脱学科建设功利化趋势,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各高校还应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评价绩效的"被动因应与主动改革、全面考量与重点攻关、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等方面的关系。

    2020年31期 No.15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视域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问题探究

    沈乃丰;

    "双一流"建设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新纪元。"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10项重点建设、改革任务等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的根本依循。当前政策环境对高校学科建设与绩效评价具有直接的价值导向影响。要想摆脱学科建设功利化趋势,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各高校还应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评价绩效的"被动因应与主动改革、全面考量与重点攻关、资源投入与绩效产出"等方面的关系。

    2020年31期 No.15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云南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兼论新加坡高等教育经验与启示

    何云玲;邓福英;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阐释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唯才是用、教学工厂、少教多学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生活性适应和学术性适应。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云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提供案例借鉴,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角度给出几点启示:应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次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学目的,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开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特点;必须正确和深度认识智慧教室这一新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深入剖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措施与教育经验,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0年31期 No.15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云南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兼论新加坡高等教育经验与启示

    何云玲;邓福英;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阐释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唯才是用、教学工厂、少教多学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生活性适应和学术性适应。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云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提供案例借鉴,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角度给出几点启示:应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次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学目的,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开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特点;必须正确和深度认识智慧教室这一新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深入剖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措施与教育经验,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0年31期 No.15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赵巧琴;

    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承担着联通沿线国家民情、民意、民心的重要作用,甘肃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节点,甘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要克服国际化价值取向模糊、发展动力不足、交流与合作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指导力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一带一路"全域服务体系,高校要从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体系,打造多层级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以及加强国别研究,建设"一带一路"高水平合作智库等举措入手,提高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0年31期 No.15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视域下甘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赵巧琴;

    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承担着联通沿线国家民情、民意、民心的重要作用,甘肃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战略节点,甘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要克服国际化价值取向模糊、发展动力不足、交流与合作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指导力度,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构建"一带一路"全域服务体系,高校要从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体系,打造多层级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以及加强国别研究,建设"一带一路"高水平合作智库等举措入手,提高甘肃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0年31期 No.15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南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

    赵丽华;王彦才;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海南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相关教育政策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因此其发展前景广阔。海南现有中外合作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与问题共存,如双语师资短缺、生源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管评价体系等。这需要借鉴中外合作办学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以服务海南自贸区建设为核心,高起点,严监管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长期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

    2020年31期 No.153 25-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海南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

    赵丽华;王彦才;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海南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相关教育政策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因此其发展前景广阔。海南现有中外合作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与问题共存,如双语师资短缺、生源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管评价体系等。这需要借鉴中外合作办学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以服务海南自贸区建设为核心,高起点,严监管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长期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

    2020年31期 No.153 25-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创新创业教育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李丽;白东清;徐海龙;谭照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文章就在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要素基础上,通过四个方面将其融合路径加以论述,即: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设置构建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立足点;课程设置要以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协同为主要原则;课程内容要强调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三维一体;学科专业评价要针对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两个主视角进行。

    2020年31期 No.15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李丽;白东清;徐海龙;谭照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文章就在深入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要素基础上,通过四个方面将其融合路径加以论述,即: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设置构建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立足点;课程设置要以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协同为主要原则;课程内容要强调专业性、创新性、创业性三维一体;学科专业评价要针对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两个主视角进行。

    2020年31期 No.15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角色定位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

    袁冬梅;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是其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与其他创新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在苏高校服务苏州创新发展的现状,目前仍然面临着管理体制有所制约、思想认识有待统一、人才培养有所脱节、服务发展存在局限等困境,进而提出了高校要立足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协同其他创新因素,结合自身办学目标和特色,分类分层实施,实现对地方经济的错位服务发展目标的定位原则。

    2020年31期 No.15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角色定位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

    袁冬梅;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是其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与其他创新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在苏高校服务苏州创新发展的现状,目前仍然面临着管理体制有所制约、思想认识有待统一、人才培养有所脱节、服务发展存在局限等困境,进而提出了高校要立足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协同其他创新因素,结合自身办学目标和特色,分类分层实施,实现对地方经济的错位服务发展目标的定位原则。

    2020年31期 No.15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与教师创新性教学行为的关系

    罗璇;

    采用问卷法对江西省内282名高校教师和37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教学自主权对其创新性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总体呈中等水平,在教师的职称、职务以及任教的学科性质等因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2)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行为总体呈中等水平,在教师的职称和任教的学科性质等因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3)高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对创新性教学行为有显著的预测能力。

    2020年31期 No.15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与教师创新性教学行为的关系

    罗璇;

    采用问卷法对江西省内282名高校教师和37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教学自主权对其创新性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总体呈中等水平,在教师的职称、职务以及任教的学科性质等因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2)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行为总体呈中等水平,在教师的职称和任教的学科性质等因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3)高校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对创新性教学行为有显著的预测能力。

    2020年31期 No.15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双创教育中实战项目制教学的应用探索

    蔡国良;陈平;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进一步升级要求双创教育需要采取更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文章在基于商科多门学科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实战项目制教学。提出实战项目制教学能够有效的避免目前双创教育中教育形式、平台、师资、内容吸引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大力推广。

    2020年31期 No.153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双创教育中实战项目制教学的应用探索

    蔡国良;陈平;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进一步升级要求双创教育需要采取更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文章在基于商科多门学科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实战项目制教学。提出实战项目制教学能够有效的避免目前双创教育中教育形式、平台、师资、内容吸引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大力推广。

    2020年31期 No.153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为例

    臧凤军;王姗珊;全美兰;

    "三教"改革,"教师"为首,教师作为职教改革执行者,直接决定了"教材、教法"改革的成效,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尤为重要,文章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为例,从制定管理保障机制,开展教师培养工程,到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技术技能服务平台,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期形成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长职范式。

    2020年31期 No.15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为例

    臧凤军;王姗珊;全美兰;

    "三教"改革,"教师"为首,教师作为职教改革执行者,直接决定了"教材、教法"改革的成效,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尤为重要,文章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为例,从制定管理保障机制,开展教师培养工程,到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技术技能服务平台,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期形成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长职范式。

    2020年31期 No.15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课题研究

  • 困境与突破:推进高校国防科研保密工作有序进行

    李轮;燕士力;

    高校作为高尖端科技成果的集成地,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参与的重要部门之一,对于国家武器装备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做好高校国防科研的基础保障工作尤为重要,首先要落实好保密管理工作。因此,有必要针对国防科研保密工作的特点,分析国防科研保密工作的困境,提出有效的保密管理改进措施,确保高校国防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020年31期 No.153 46-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困境与突破:推进高校国防科研保密工作有序进行

    李轮;燕士力;

    高校作为高尖端科技成果的集成地,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参与的重要部门之一,对于国家武器装备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做好高校国防科研的基础保障工作尤为重要,首先要落实好保密管理工作。因此,有必要针对国防科研保密工作的特点,分析国防科研保密工作的困境,提出有效的保密管理改进措施,确保高校国防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020年31期 No.153 46-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感知差异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

    左秋娟;宋泽华;

    本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通过问卷星调查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和学习意向,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有用性感知和学习绩效感知,本研究结果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采用线上主动学习+线下互动研讨的教学方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2020年31期 No.15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1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传统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感知差异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

    左秋娟;宋泽华;

    本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通过问卷星调查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和学习意向,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有用性感知和学习绩效感知,本研究结果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采用线上主动学习+线下互动研讨的教学方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2020年31期 No.15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1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生的情商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沈常宇;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着来自于学业、就业、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的心理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情商教育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杭州5所高校研究生对情商的认知情况,分析了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20年31期 No.15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生的情商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沈常宇;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着来自于学业、就业、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研究生的心理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情商教育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杭州5所高校研究生对情商的认知情况,分析了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20年31期 No.15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对策分析

    余俊乐;侯睿;张文俊;张嫣;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一直以来是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以及就业政策的调整,带来一系列的就业难问题。这其中除了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家庭因素,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国家也在政策上面,从整体上对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节,但局部方面,例如部分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克服。那么就需要地方、院校和个人通过各方面的渠道资源和方法来帮助毕业生能够克服就业难的问题,以及顺利就业。

    2020年31期 No.153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对策分析

    余俊乐;侯睿;张文俊;张嫣;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一直以来是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以及就业政策的调整,带来一系列的就业难问题。这其中除了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家庭因素,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国家也在政策上面,从整体上对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节,但局部方面,例如部分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克服。那么就需要地方、院校和个人通过各方面的渠道资源和方法来帮助毕业生能够克服就业难的问题,以及顺利就业。

    2020年31期 No.153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疫情下线上教学质量调查分析与建议对策——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高治国;李亚珍;邸娜;赵智香;

    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普遍实施了线上教学来应对延期开学。针对线上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通过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754名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整体上教学运行平稳,教学效果学生较为满意,学生学习效果良好,教学质量有一定保证。但存在自建线上课程质量不高、线上授课方式选择不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学质量监控困难等问题。从线上教育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应尽快转变师生观念,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水平,融合运用多种线上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内涵,努力建设线上"金课",构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线上教学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2020年31期 No.15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疫情下线上教学质量调查分析与建议对策——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高治国;李亚珍;邸娜;赵智香;

    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普遍实施了线上教学来应对延期开学。针对线上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通过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754名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整体上教学运行平稳,教学效果学生较为满意,学生学习效果良好,教学质量有一定保证。但存在自建线上课程质量不高、线上授课方式选择不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学质量监控困难等问题。从线上教育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应尽快转变师生观念,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水平,融合运用多种线上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内涵,努力建设线上"金课",构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线上教学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2020年31期 No.15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理念下工科院校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评价——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李晓端;邢延;李文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等新科技迅猛发展,相关新兴电子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需要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文章以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校尤其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并细化培养目标,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个角度对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合理化进行了定量的评价,以期在此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2020年31期 No.153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理念下工科院校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评价——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李晓端;邢延;李文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等新科技迅猛发展,相关新兴电子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需要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文章以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校尤其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并细化培养目标,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个角度对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合理化进行了定量的评价,以期在此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最终实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2020年31期 No.153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

  • 《有机化学》课程教书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彩霞;杨国玉;潘振良;史力军;徐翠莲;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我们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科学家为典范,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发掘有机化学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科学美的素养;把辩证法渗透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科学观;把生命科学渗透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把MOOC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探索从"教"走向"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020年31期 No.15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有机化学》课程教书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彩霞;杨国玉;潘振良;史力军;徐翠莲;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我们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科学家为典范,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发掘有机化学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科学美的素养;把辩证法渗透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科学观;把生命科学渗透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把MOOC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探索从"教"走向"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020年31期 No.15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行业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方案探索

    冯福平;张继红;杨二龙;成庆林;王昶皓;赵万春;

    行业特色专业由于服务面向较窄,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及时以新工科的理念进行专业的改造升级,实时满足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为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文章针对行业特色专业面临的问题,从建设路径、培养目标及培养理念、理论课程改革、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几方面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方案,从而满足新工科实用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为引领行业发展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

    2020年31期 No.15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行业特色专业新工科建设方案探索

    冯福平;张继红;杨二龙;成庆林;王昶皓;赵万春;

    行业特色专业由于服务面向较窄,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及时以新工科的理念进行专业的改造升级,实时满足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为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文章针对行业特色专业面临的问题,从建设路径、培养目标及培养理念、理论课程改革、实践教育体系与平台构建几方面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方案,从而满足新工科实用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为引领行业发展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

    2020年31期 No.15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生全方位互动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谊;高杨;

    在社会对高素质研究生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文章提出全方位互动式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包括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型、教学手段、实践指导过程等多个环节,采用全方位互动式方式手段,试图将学术讨论和科学研究引入课堂,利用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开展充分的交流和多类型学习活动,促进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思维,激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意识,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素养。

    2020年31期 No.15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生全方位互动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谊;高杨;

    在社会对高素质研究生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文章提出全方位互动式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包括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型、教学手段、实践指导过程等多个环节,采用全方位互动式方式手段,试图将学术讨论和科学研究引入课堂,利用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开展充分的交流和多类型学习活动,促进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深化学生思维,激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意识,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素养。

    2020年31期 No.15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升级建设研究

    李效周;刘婧婧;李学林;韩晓萌;吴光远;

    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是轻工类专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根据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印刷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理念上引领印刷工程专业适应新工科、面向新工科的改造、改革和升级。根据印刷工程专业的特点,利用我校科教融合机制,从三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提出建立并完善由中国特色的、与国际等效的印刷工程高等教育认证,完善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文章针对齐鲁工业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印刷工程专业的升级改造开展研究,明确了新工科形势下印刷工程专业改革方向与方法,优化了培养方案与目标,丰富了培养手段与内容,为新工科背景下轻工类专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20年31期 No.15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新工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升级建设研究

    李效周;刘婧婧;李学林;韩晓萌;吴光远;

    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是轻工类专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根据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印刷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理念上引领印刷工程专业适应新工科、面向新工科的改造、改革和升级。根据印刷工程专业的特点,利用我校科教融合机制,从三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提出建立并完善由中国特色的、与国际等效的印刷工程高等教育认证,完善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文章针对齐鲁工业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印刷工程专业的升级改造开展研究,明确了新工科形势下印刷工程专业改革方向与方法,优化了培养方案与目标,丰富了培养手段与内容,为新工科背景下轻工类专业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20年31期 No.15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蒋敏兰;张长江;黄志亮;方小生;潘日敏;

    专业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的规范和标准,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主体之一,构建基于OBE理念,足以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工程教育人才,实现新工科建设,建成工程教育强国,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的前提。文章基于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和实践,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各课程与认证标准的关系,各模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支撑关系。为同类专业修订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2020年31期 No.15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5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蒋敏兰;张长江;黄志亮;方小生;潘日敏;

    专业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的规范和标准,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主体之一,构建基于OBE理念,足以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工程教育人才,实现新工科建设,建成工程教育强国,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的前提。文章基于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和实践,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各课程与认证标准的关系,各模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支撑关系。为同类专业修订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2020年31期 No.15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5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新模式探讨

    贾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发展成常态化。新课标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全新模式。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定位目标突出其实用性,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但目前对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研究比较少,研究广度与实效性比较缺乏。文章通过对高等教育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就当前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成功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以及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创建提供相关建议。

    2020年31期 No.153 87-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新模式探讨

    贾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发展成常态化。新课标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全新模式。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定位目标突出其实用性,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但目前对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研究比较少,研究广度与实效性比较缺乏。文章通过对高等教育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就当前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成功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以及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创建提供相关建议。

    2020年31期 No.153 87-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冯卫国;武敬亮;王国辉;

    对分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同年级不同性质的课程实施对分课堂教学发现,对分课堂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中延续使用,应用技术或拓展类的课程比基础理论类课程更适用。

    2020年31期 No.15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冯卫国;武敬亮;王国辉;

    对分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同年级不同性质的课程实施对分课堂教学发现,对分课堂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中延续使用,应用技术或拓展类的课程比基础理论类课程更适用。

    2020年31期 No.153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教海探新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案例式辅助教学研究与分析

    曹元志;黄长军;叶巧云;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测绘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以后工作中能解决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中的精度分析问题,特提出了以项目为依托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多源测绘数据案例式教学研究和改革。文章将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自身特点及存在问题、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改革的成效进行探讨。

    2020年31期 No.153 93-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案例式辅助教学研究与分析

    曹元志;黄长军;叶巧云;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测绘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以后工作中能解决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中的精度分析问题,特提出了以项目为依托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多源测绘数据案例式教学研究和改革。文章将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自身特点及存在问题、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教学改革的成效进行探讨。

    2020年31期 No.153 93-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DDIE模式的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共同体构建

    张剑锋;

    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共同体,可以形成高效的在线学习社区,通过协作沟通、互惠学习和知识分享等形式达到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文章以ADDIE模式为基础,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方面,将网络环境、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等要素充分融合,构建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构建水平的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的绩效。

    2020年31期 No.15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DDIE模式的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共同体构建

    张剑锋;

    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共同体,可以形成高效的在线学习社区,通过协作沟通、互惠学习和知识分享等形式达到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文章以ADDIE模式为基础,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方面,将网络环境、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等要素充分融合,构建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构建水平的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的绩效。

    2020年31期 No.153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毕业设计的桥梁电算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赵金钢;贾宏宇;王学敏;王玲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桥梁设计、施工和维修加固等领域的全面应用,桥梁工程方向本科毕业生广泛采用桥梁专业软件开展毕业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求。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毕业设计的桥梁电算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分析了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的常用桥型,并介绍了依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工程实例的桥梁电算课程讲授内容;然后分析了当前桥梁电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学时分配、建设桥梁有限元模型库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桥梁电算课程改革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使用桥梁专业软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020年31期 No.15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毕业设计的桥梁电算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赵金钢;贾宏宇;王学敏;王玲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桥梁设计、施工和维修加固等领域的全面应用,桥梁工程方向本科毕业生广泛采用桥梁专业软件开展毕业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需求。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毕业设计的桥梁电算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分析了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的常用桥型,并介绍了依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工程实例的桥梁电算课程讲授内容;然后分析了当前桥梁电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学时分配、建设桥梁有限元模型库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桥梁电算课程改革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使用桥梁专业软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020年31期 No.15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数据结构》课程中哈夫曼编码教学案例研究

    王彩霞;

    哈夫曼编码是《数据结构》课程中二叉树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哈夫曼编码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介绍,在课程中,利用树的二叉链表结构及哈夫曼树的特点设计出了另一种哈夫曼编码方法,并给出算法设计方法及描述,同时与传统编码方法做比较分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哈夫曼编码原理的理解及编码程序设计方法的掌握得到了显著提高。

    2020年31期 No.15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数据结构》课程中哈夫曼编码教学案例研究

    王彩霞;

    哈夫曼编码是《数据结构》课程中二叉树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哈夫曼编码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介绍,在课程中,利用树的二叉链表结构及哈夫曼树的特点设计出了另一种哈夫曼编码方法,并给出算法设计方法及描述,同时与传统编码方法做比较分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哈夫曼编码原理的理解及编码程序设计方法的掌握得到了显著提高。

    2020年31期 No.15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虚实结合的磁滞回线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代国红;甘毫福;刘武俊;黄伟军;韩道福;

    利用GPU加速的微磁学模拟软件Mumax设计了虚实结合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磁滞回线的研究。该虚拟仿真项目解决了磁滞回线实验教学中理论不够生动形象,实验过程缺少物理内涵等问题,构建了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从磁性材料微观磁畴在外磁场中的演化过程来理解磁滞回线的产生过程,虚实结合的磁滞回线实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以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为例,先进行实物实验操作,用示波器观测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然后再利用Mumax微磁学模拟不同磁场下的磁畴演化过程,从微观上理解磁学概念和磁化过程。这种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磁性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磁性物理的理解,丰富了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020年31期 No.15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虚实结合的磁滞回线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代国红;甘毫福;刘武俊;黄伟军;韩道福;

    利用GPU加速的微磁学模拟软件Mumax设计了虚实结合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磁滞回线的研究。该虚拟仿真项目解决了磁滞回线实验教学中理论不够生动形象,实验过程缺少物理内涵等问题,构建了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从磁性材料微观磁畴在外磁场中的演化过程来理解磁滞回线的产生过程,虚实结合的磁滞回线实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以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为例,先进行实物实验操作,用示波器观测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然后再利用Mumax微磁学模拟不同磁场下的磁畴演化过程,从微观上理解磁学概念和磁化过程。这种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磁性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磁性物理的理解,丰富了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2020年31期 No.15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张美玲;

    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互联网的网络学习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把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求储备一定的学习资源并构建合适的学习平台,同时还要实现教学主体的混合与教学方法的转换、学习方式的混合与评价方式的转换、学习环境的混合与学习资源的转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为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方向。

    2020年31期 No.15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张美玲;

    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互联网的网络学习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把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求储备一定的学习资源并构建合适的学习平台,同时还要实现教学主体的混合与教学方法的转换、学习方式的混合与评价方式的转换、学习环境的混合与学习资源的转换。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为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方向。

    2020年31期 No.15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途径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

    于永丽;赵爽;刘梅英;杨春光;杨婷;陈明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1.依托分析化学实验SPOC课程,让学生在线学习实验项目视频、在讨论区答疑、完成在线测验;2.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和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课堂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间交流学习体会;3.给学生发送电子版教材;4.向学生开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实践中,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化学类实验课程与演示类实验不同,线上学习不能代替学生在实验室自主操作,但在非常时期,线上教学解决了学生"看不见,无法学"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返校后进入实验室开展动手操作做好知识储备。

    2020年31期 No.153 113-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途径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

    于永丽;赵爽;刘梅英;杨春光;杨婷;陈明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1.依托分析化学实验SPOC课程,让学生在线学习实验项目视频、在讨论区答疑、完成在线测验;2.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和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课堂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间交流学习体会;3.给学生发送电子版教材;4.向学生开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实践中,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化学类实验课程与演示类实验不同,线上学习不能代替学生在实验室自主操作,但在非常时期,线上教学解决了学生"看不见,无法学"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返校后进入实验室开展动手操作做好知识储备。

    2020年31期 No.153 113-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改新论

  • 基于微课教育分析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黄华;李贞;杨明;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微课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微课教育分析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是实现会计教学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联系的一种有效手段,解决当前教学中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会计学习不感兴趣等问题。为此,文章在微课教育基础上对会计教学模式改革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会计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2020年31期 No.153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微课教育分析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黄华;李贞;杨明;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微课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微课教育分析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是实现会计教学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联系的一种有效手段,解决当前教学中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会计学习不感兴趣等问题。为此,文章在微课教育基础上对会计教学模式改革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会计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2020年31期 No.153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完全学分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为例

    陆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实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通过研究同步实施完全学分制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在学分制模式下充分融合,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深度融合,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的稳步运行,以期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020年31期 No.153 120-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完全学分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为例

    陆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实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通过研究同步实施完全学分制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在学分制模式下充分融合,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深度融合,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的稳步运行,以期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020年31期 No.153 120-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生为中心”的《舟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黄亚新;陈启飞;王广政;张冬冬;程建生;

    在厘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舟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将该教学理念应用到《舟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设计了"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创设了该模式下的学员学习情境,为教学改革核心理念在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020年31期 No.15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以学生为中心”的《舟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黄亚新;陈启飞;王广政;张冬冬;程建生;

    在厘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舟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并将该教学理念应用到《舟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设计了"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创设了该模式下的学员学习情境,为教学改革核心理念在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020年31期 No.15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通信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创客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探索实施

    郭晓凤;权海平;李俊娇;

    文章融合创客教育理念,把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化设计,教学实施以"SCS"教学方法为主导,配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通信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进行了创客教育模式教学改革的探索实施,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2020年31期 No.153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信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创客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探索实施

    郭晓凤;权海平;李俊娇;

    文章融合创客教育理念,把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化设计,教学实施以"SCS"教学方法为主导,配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通信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进行了创客教育模式教学改革的探索实施,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2020年31期 No.153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高教管理

  •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精准育人研究

    王奥;

    "互联网+"时代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发展,引发学生管理形态转型。"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是信息化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内涵表现为:空间上实体与虚拟交互融合、对象上主体与客体互动转化、评价标准上的意义与成效等特征,使得高校学生管理的精准育人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高校学生管理精准育人,要以个性化教育理念实现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学生管理生态环境;建立导师制为核心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推动育人队伍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网格化的共同体管理思维和分层一体化的学生自主服务组织;搭建递进式实践服务平台,建立学生管理的质保诊断系统和效能评估机制。

    2020年31期 No.153 130-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精准育人研究

    王奥;

    "互联网+"时代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发展,引发学生管理形态转型。"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生管理是信息化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内涵表现为:空间上实体与虚拟交互融合、对象上主体与客体互动转化、评价标准上的意义与成效等特征,使得高校学生管理的精准育人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高校学生管理精准育人,要以个性化教育理念实现多维空间的开放互通,优化学生管理生态环境;建立导师制为核心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推动育人队伍的质量和内涵式发展;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网格化的共同体管理思维和分层一体化的学生自主服务组织;搭建递进式实践服务平台,建立学生管理的质保诊断系统和效能评估机制。

    2020年31期 No.153 130-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教师自身因素的探究

    毛金德;

    教师参与治理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已有研究主要从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治理结构、制度设计等视角切入,忽视了对教师自身因素的关注。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教师参与治理的实践逻辑、参与意愿、参与能力是制约教师参与治理的重要因素。应建立学术权力监督机制,培育教师公共精神,完善参与治理机制,以促进教师有效参与治理。

    2020年31期 No.15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教师自身因素的探究

    毛金德;

    教师参与治理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已有研究主要从大学内部权力配置、治理结构、制度设计等视角切入,忽视了对教师自身因素的关注。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教师参与治理的实践逻辑、参与意愿、参与能力是制约教师参与治理的重要因素。应建立学术权力监督机制,培育教师公共精神,完善参与治理机制,以促进教师有效参与治理。

    2020年31期 No.15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李贞玉;

    地方高校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目前到了发起冲击的关键时刻,研究地方高校化工类高水平专业建设成为一流专业的发展路径和推进战略,是地方高校相应国家战略,顺应国际竞争的必然之路。一流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重点和保障机制都需要深入探索,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创教育平台的构建是重中之重。

    2020年31期 No.15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地方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李贞玉;

    地方高校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目前到了发起冲击的关键时刻,研究地方高校化工类高水平专业建设成为一流专业的发展路径和推进战略,是地方高校相应国家战略,顺应国际竞争的必然之路。一流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重点和保障机制都需要深入探索,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创教育平台的构建是重中之重。

    2020年31期 No.153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7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探析

    周玲;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工作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分析,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2020年31期 No.15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探析

    周玲;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工作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与策略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分析,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2020年31期 No.15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类大学生分散实习管理模式探析

    董雅洁;苏志龙;陈黎黎;成文章;杨丽萍;

    文章通过对农林类专业学生目前分散实习情况的广泛调研,分析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明确农林类专业岗位对各类型、各层次农林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准确定位农林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基于对职业领域岗位群分析和对学生潜能分析挖掘的结果,通过建立"校外兼职辅导师"团队、建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机制等多种措施,实现学生-毕业生-准员工-企业员工的有机衔接。

    2020年31期 No.15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林类大学生分散实习管理模式探析

    董雅洁;苏志龙;陈黎黎;成文章;杨丽萍;

    文章通过对农林类专业学生目前分散实习情况的广泛调研,分析分散实习存在的问题,明确农林类专业岗位对各类型、各层次农林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准确定位农林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基于对职业领域岗位群分析和对学生潜能分析挖掘的结果,通过建立"校外兼职辅导师"团队、建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机制等多种措施,实现学生-毕业生-准员工-企业员工的有机衔接。

    2020年31期 No.15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师资·人才

  • 校企协同开展财经类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何典;梁英;王雷;

    针对财经类高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了新工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行了校企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包括培养方案和教学指导文件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及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指导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0年31期 No.153 147-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校企协同开展财经类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何典;梁英;王雷;

    针对财经类高校信息技术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了新工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并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行了校企协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包括培养方案和教学指导文件制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及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指导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0年31期 No.153 147-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课”视域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雷兰;杨飞云;

    随着"金课"的提出,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调动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需要对现行的激励制度进行改革。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激励在工作中的作用并有效监督激励机制的实施,管理者要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个人激励与群体激励的关系,并且鼓励教师开展自我激励,才能有效推动"金课"的出现。

    2020年31期 No.153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课”视域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雷兰;杨飞云;

    随着"金课"的提出,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调动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需要对现行的激励制度进行改革。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激励在工作中的作用并有效监督激励机制的实施,管理者要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个人激励与群体激励的关系,并且鼓励教师开展自我激励,才能有效推动"金课"的出现。

    2020年31期 No.153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师素养提升路径与教学文化建设探究

    张小波;龚彦忠;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文化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教师素养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文章从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展开,从管理者角度出发,给出提升教师素养的途径,进而打造良好的教学文化,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31期 No.153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教师素养提升路径与教学文化建设探究

    张小波;龚彦忠;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文化是师生教学实践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教师素养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文章从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展开,从管理者角度出发,给出提升教师素养的途径,进而打造良好的教学文化,为一流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31期 No.153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湖北省高职经管专业“现代化”素质培养的路径研究

    刘佳晔;

    文章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背景下,以培养"现代化"全面素质为目标,从高职经管类专业入手,提出了构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环境,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文化、评价体系等具体策略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图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素质人才,以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为区域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020年31期 No.15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湖北省高职经管专业“现代化”素质培养的路径研究

    刘佳晔;

    文章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背景下,以培养"现代化"全面素质为目标,从高职经管类专业入手,提出了构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环境,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文化、评价体系等具体策略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图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素质人才,以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为区域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020年31期 No.153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三全四归五育”理念的地方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谭强来;曾臻;赵海军;夏小春;胡玉华;吴兰兰;吴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指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新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新中之新的地方医学本科院校专业,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需求的本专业高素质人才,是厦门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践行"三全四归五育"新教育理念,探索了一套符合自身和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办法,着力贯彻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大力推动"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协同,全力改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及突出特色"金课",从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特色、一流的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31期 No.15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三全四归五育”理念的地方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谭强来;曾臻;赵海军;夏小春;胡玉华;吴兰兰;吴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指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等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新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新中之新的地方医学本科院校专业,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需求的本专业高素质人才,是厦门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践行"三全四归五育"新教育理念,探索了一套符合自身和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办法,着力贯彻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大力推动"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协同,全力改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及突出特色"金课",从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特色、一流的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31期 No.15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李芳;魏大巧;祝汉成;李佳鸿;栗蕴;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数字医学、人工智能、精准医学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新时代呼唤"新医科",面向新医科,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加强建设?文章将从找准定位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筑牢立地式实践育人平台、优化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新医科专业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主动适应新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人才培养的思路。

    2020年31期 No.153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李芳;魏大巧;祝汉成;李佳鸿;栗蕴;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数字医学、人工智能、精准医学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新时代呼唤"新医科",面向新医科,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何加强建设?文章将从找准定位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筑牢立地式实践育人平台、优化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新医科专业建设规划4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主动适应新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人才培养的思路。

    2020年31期 No.153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6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

    李有桂;吴祥;朱成峰;魏凤玉;

    "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措施。因此,高校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教师人文素养的改善途径。

    2020年31期 No.153 169-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下载次数:1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

    李有桂;吴祥;朱成峰;魏凤玉;

    "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措施。因此,高校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教师人文素养存在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教师人文素养的改善途径。

    2020年31期 No.153 169-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下载次数:1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美术类学科基础课课程教授负责制的整体构想与实施——以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杨剑君;

    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教学管理制度。实施这项制度,需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基点,搭建良好的美术大类的基础课课程框架,形成学术与行政的联动课程管理。充分发挥美术大类基础课部的基层教学单元的作用。

    2020年31期 No.153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美术类学科基础课课程教授负责制的整体构想与实施——以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杨剑君;

    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是一项重要的基层教学管理制度。实施这项制度,需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基点,搭建良好的美术大类的基础课课程框架,形成学术与行政的联动课程管理。充分发挥美术大类基础课部的基层教学单元的作用。

    2020年31期 No.153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校思政

  • 具身认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启示

    李儒林;苏承英;

    具身认知重视身体涉入和体验,强调身体与情境互动过程中的认知塑造。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看成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忽略了教育对象认知过程中的具身性、体验性和交互性。具身认知启示人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带领学生身体涉入,促使情景生成和增强环境互动,使其身心融合地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感和参与感,从而提高其获得感。

    2020年31期 No.153 177-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具身认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启示

    李儒林;苏承英;

    具身认知重视身体涉入和体验,强调身体与情境互动过程中的认知塑造。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看成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忽略了教育对象认知过程中的具身性、体验性和交互性。具身认知启示人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带领学生身体涉入,促使情景生成和增强环境互动,使其身心融合地学习,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感和参与感,从而提高其获得感。

    2020年31期 No.153 177-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人文性视角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法

    应慧;马少静;谢天宇;

    外语教育的背景形势在新时代发生了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肩负重要使命,不能仅仅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需要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树。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从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方法,并将课程思政作为大学英语构建全球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2020年31期 No.153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从人文性视角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法

    应慧;马少静;谢天宇;

    外语教育的背景形势在新时代发生了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肩负重要使命,不能仅仅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需要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树。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从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方法,并将课程思政作为大学英语构建全球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2020年31期 No.153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1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八个统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研究

    黄昭彦;

    文章阐述了"金课"的概念,通过推进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制度、线上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考核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等措施搭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混合式"金课"的基础,详细分析了"八个统一"推进思政混合式"金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策略及措施。以期通过践行"八个统一"理论,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思政课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进程。

    2020年31期 No.153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八个统一”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研究

    黄昭彦;

    文章阐述了"金课"的概念,通过推进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制度、线上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考核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等措施搭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混合式"金课"的基础,详细分析了"八个统一"推进思政混合式"金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策略及措施。以期通过践行"八个统一"理论,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思政课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进程。

    2020年31期 No.153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把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

    张青青;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为社会主义教育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通过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培养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才。

    2020年31期 No.153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把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

    张青青;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为社会主义教育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当前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通过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培养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才。

    2020年31期 No.153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陈振兴;郝卿;薛建航;

    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伟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陕西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出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校可通过加强文化宣传、组建研究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和打造品牌活动等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2020年31期 No.153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陕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陈振兴;郝卿;薛建航;

    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伟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陕西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出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校可通过加强文化宣传、组建研究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和打造品牌活动等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2020年31期 No.153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喜报 《高教学刊》入选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

    <正>《高教学刊》经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国家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师资培训项目·双一流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力排行榜》编委会遴选为"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力排行榜》首批百强榜单将于2020年7月发布,敬请届时关注。此次成功入选"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是学术界对我刊的肯定与认可,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刊报道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高教学刊》编辑部将以更严格的标准办刊、努力提高期刊的学术影

    2020年31期 No.15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喜报 《高教学刊》入选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

    <正>《高教学刊》经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国家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师资培训项目·双一流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力排行榜》编委会遴选为"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力排行榜》首批百强榜单将于2020年7月发布,敬请届时关注。此次成功入选"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是学术界对我刊的肯定与认可,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刊报道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高教学刊》编辑部将以更严格的标准办刊、努力提高期刊的学术影

    2020年31期 No.15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喜讯 《高教学刊》荣膺“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殊荣

    <正>2016年9月,按照中宣部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并于2016年12月30日实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截至2019年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累计上线期刊2109种,上线论文1000多万篇,个人注册用户300多万人,机构用户5万多家,用户涉及100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开放获取

    2020年31期 No.153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喜讯 《高教学刊》荣膺“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殊荣

    <正>2016年9月,按照中宣部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并于2016年12月30日实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正式上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截至2019年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累计上线期刊2109种,上线论文1000多万篇,个人注册用户300多万人,机构用户5万多家,用户涉及100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开放获取

    2020年31期 No.153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